史上最全的被動房知識科普
發布時間:
2020-08-05
隨著建筑節能的發展,被動式房屋(Passive Houses)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。近年來,依托國家政策,被動房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,國內技術也趨于成熟。建設被動房,對緩解能源緊張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、減少大氣污染將起到重要作用。因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被動房建設高度重視,已將其列為“十二五”期間建設領域節能低碳發展的重要內容。
隨著建筑節能的發展,被動式房屋(Passive Houses)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。近年來,依托國家政策,被動房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,國內技術也趨于成熟。建設被動房,對緩解能源緊張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、減少大氣污染將起到重要作用。因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被動房建設高度重視,已將其列為“十二五”期間建設領域節能低碳發展的重要內容。
很多小伙伴對什么是超低能耗建筑、什么是被動房充滿了興趣,卻又不甚了解,在此,本篇將超低能耗建筑、被動房建筑相關概念、歷史由來等科普知識匯總起來,給大家一次透個底。
超低能耗建筑是指在圍護結構、能源和設備系統、照明、智能控制、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綜合選用各項節能技術,能耗水平遠低于常規建筑的建筑物,是一種不用或者盡量少用一次能源,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物。類似的概念還包括有低能耗、零能耗建筑等。
被動房建筑的概念是在德國上世紀80年代低能耗建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。1980年代德國物理學家 Feist 博士創建了被動式建筑(Passive house)理念,并成立了被動房研究所(Passive house institute)。1991年,首次在達姆施塔特市克蘭尼斯坦區(Darmstadt-Kranichstein)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棟被動房示范建筑。
“被動房”是一種全新的節能建筑,是無需主動供應能量就能滿足制冷和采暖需求的房屋,簡單來說,就是一種高度節能和舒適宜居的建筑。一年四季保持室內恒溫(20-26℃)、恒濕(40-60%)、恒氧(CO?≤1000ppm)、低噪(夜間≤30dB)、健康(PM2.5≤35µg/ m³)的舒適環境,建筑節能率達92%以上,能耗僅為普通住宅的1/10左右。
那么“被動房”的優勢到底是哪些呢?簡單來說,就是以下幾點:
1、優良熱工性能的熱外殼:由于空氣流動及墻體保溫,一年四季,溫度都能維持在25℃左右,室內物品還可免受潮霉侵擾。
2、三玻兩腔的被動式門窗:既達到保溫性能又保證了采光要求。
3、無熱橋處理:減少熱能散失,提升保溫性能,使建筑對制冷和采暖的要求降到最低。
4、優秀的氣密性:有效減少房內灰塵。
5、高效熱回收率的新風機組:凈化室內空氣,保持空氣中舒適的溫度和濕度,減少二氧化碳和廢氣排放,為城市減霾。
在歐洲,超低能耗的被動式房屋正以每年8%的速度遞增。歐盟最新規定,2020年歐盟27個國家將全部采用被動房標準建設,所有新建房屋如不能達到被動式建筑標準,將不予發放開工建設許可證。
在中國,煤炭消耗每年已高達37億噸,大量的能源消耗不但使資源難以為繼,所帶來的污染后果也已成為人們不愿接受的事實。未來城市要走綠色低碳循環的可持續發展路線已得到各界的共識。
因此,發展綠色低碳被動房符合中國國情,是建筑節能發展的必經之路,它將改變人們的室內外環境,改變建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,改變我們的生活和生態環境,成為未來主流建筑的一場革命。
近年,住建部和德國能源署聯合做的被動房認定機構,編制標準規定,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、扶持政策。對一些節能產品做出了明確規定,如建筑外圍護結構的透明部分必須采用暖邊間隔條等。并把來自奧地利李賽克、意大利芬奇、美國柯耐士、薩沃奇柔性暖邊編入住建部《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產品選用目錄》,被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推薦為選用產品。這些政策、標準、規程的出臺,無疑規范、保護、助推我國被動房健康發展。